智能医疗有机薄膜晶体管最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6-01-26   来源:薄荷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日前,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仇志军与教授刘冉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揭示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性能稳定性机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将可加速柔性电子的大规模应用,使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大量生产成为可能。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27日出版的国际权威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杂志上。

信息科技将步入物联网时代,搭建物联网的基础是数以亿计的信息传感设备。柔性电子特有的弯曲性和可延展性,成为联结“物”与“云”的关键技术。可穿戴的电子产品也与之密切相关。

从上世纪开始,大面积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和相关集成电路开始受到科研人员的青睐,但一直没有大规模应用,这是因为这一技术存在两大障碍:电流驱动能力不够、迁移率低下;可靠性差、寿命短。

从2008年起,复旦大学科研团队联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开始了一系列研究,终于发现导致OTFT性能发生变化的内在机理,提出水氧电化学反应与有机薄膜载流子相互作用模型。通过这一模型可以解决柔性有机薄膜晶体管在产业使用中的障碍。

目前,复旦大学联合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联合研发的一种柔性可穿戴医疗器件Bio-Patch已可像创可贴一样贴在皮肤表面,实时测量人体心电以及体温信息。未来,可穿戴智能医疗器件将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